9月19日至21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 《中国外语》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国外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国外语》创刊15周年纪念”在北京举行。威尼斯官网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程玮和教师宣菡静应邀参加会议。开幕式上,教育部高教司人文社科处处长武世兴就外语教育当前形势、新文科下如何推进教学改革以及如何深化外语教学改革三方面致辞。武处长表示外语教育的质量与高等教育的质量息息相关,鼓励参会的专家学者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探索,希望外语教育的改革能够适应国家发展的人才战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罗选民会长致辞回顾了《中国外语》15年的历史和取得的成就,他认为期刊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另一种形式。高等教育出版社陈晓光总编在发言中对《中国外语》给足高度认可,同时期待《中国外语》能够当好外语人的排头兵,探索新路子,争取更大的成绩。
中国外语教育高峰论坛开幕式
会议分主旨发言和圆桌论坛两个主要环节。主旨发言阶段首先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胡壮麟就多元文明下的国家语言战略做主旨发言。胡教授指出语言是文明、文化认同的核心因素,许多国家都在制定多元文明交融下的国家语言策略,同时就国际化外语、国际化汉语,以及多模态化、超文本化、智能化进行讨论,提出我国高等院校应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建立多元化的外语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完善配套资源,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完善外语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学术和科研水平,积极承担起为国家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重任。
文秋芳教授回顾我国外语教学理论70年发展历程,梳理出三条发展路径: 引进改造,扎根本,融通中外。它们互为补充,一起前行,为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就。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外语教育强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可理解的原创外语教学理论应是当前学界的紧迫任务。文教授同时指出新的理论构建需要学界不断论证研讨和推广,助力新理论改进与完善。
外指委主任委员孙有中教授发言中指出一流专业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其深入考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外语教育发达国家若干著名高校具有悠久历史和办学特色的外语专业培养方案,揭示其办学理念与有效举措,以期为我国高校外语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供有益借鉴。同时提出几点启示: 彰显多元特色、充实学科内涵、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促进跨学科复合、知识优先、能力优先。
浙江大学许钧教授介绍了新时期中国翻译教育的现状,就中国翻译教育的使命、特征做一探讨,继而对中国翻译教育研究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与探索重点提出看法,同时也对技术翻译表达了相对较高的评价。
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在分析新文科的属性与特征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角度分析了新文科视域下,如何推进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认为外语学科应当着力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打破专业壁垒,包括人文社科内部及其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壁垒,设置文文交叉和文理交叉专业,以培养科学哲学家、科学思想家等新型人才;外语学科应当开展以数字化、数据化和可视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并以跨学科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服务于社会。
最后教育部特聘教授王宁做了主题为全球化时代英语的文化传播功能演讲,介绍了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为媒介实现的。就全球化在大众传媒领域内在未来的世界,要想提高我们的生存和工作效率,不会英语恐怕寸步难行。由于英语在文化传播中的巨大作用,我们经常说,走向世界就得首先走向英语世界。在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国际化时,常常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当作我们衡量成果的国际化的标准之一,也即在这两大数据库所收录的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才能产生世界性的影响,而这两大数据库所收录的大多数刊物都是用英文出版发行的。因此对于我们从事外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而言,用英语讲好中国的故事就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重任。我们只有充分发挥我们的外语优势,才能有效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上。
程玮和宣菡静老师应邀参加会议
圆桌论坛邀请刘正光教授,张德禄教授,王海啸教授,向明友教授,王寅教授,苗兴伟教授针对与会老师的提问做出解答,并就大家关心的话题答疑解惑。
本次高峰论坛就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外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外语类一流专业建设与翻译教育与研究等议题展开,为威尼斯官网了解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新理念,加强威尼斯官网外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全面推进威尼斯官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外语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文/宣菡静 图/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