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璐璐,现为法学教研室专职教师,本学期主讲专利法课程。
课程内容——“间接侵权”的认定
主要任务——系统地介绍“间接侵权”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结合民刑探寻专利“间接侵权”的相关规定,详细“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使学生对专利的“间接侵权”有清晰、透彻的掌握,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是否构成专利“间接侵权”。
一、融入创新理念,培养法治思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专利法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专利法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本讲主要讲述“间接侵权”在国际上的起源与发展,论述“间接侵权”的重要性,并结合“西电捷通诉索尼中国公司WAPI专利侵权案”,分析专利“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它对于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把专利的保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精神、科学精神等要素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到专利在整个社会中的价值,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结合案例教学,提升专业素养
案例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性。通过分析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专利申请、审查、侵权判定等各个环节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西电捷通诉索尼中国公司WAPI专利侵权案”被业界称为“中国首个标准专利侵权案”或“中国标准必要专利第一案”,带领学生对该案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间接侵权”的了解,还让学生对于专利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的关系有了深一步的认知。专利“间接侵权”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上没有明文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却有较多案件的认定涉及到“间接侵权”,结合案例分析,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醒学生注意专利法中的陷阱和误区,提高专利保护意识。
三、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西电捷通诉索尼中国公司WAPI专利侵权案”经过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和北京高院两次审理,历时三年,判决结果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对于“间接侵权”的观点却不一样,通过对案件关键信息的筛选,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被告是否构成侵权;单个被告不构成侵权,共同行为构成侵权应如何认定;怎样维护原告的专利权;并带领思考“间接侵权”是否需要以直接侵权的存在为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尤其考验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提升实践能力。
四、总结
通过先讲授基础知识点,再结合法院的实际案例进行思维的拔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性思维的学习方法,能够在学习中寻找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