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以培育具备复合性知识、创新性能力和综合性素质的卓越财经人才为目标,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经管类专业的人才标准、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升级改造。
一、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
(一)夯实财经特色人工智能学科专业基础,建设学科交叉的公共平台
学校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整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数理统计等人工智能、大数据主要支撑专业,组建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学院致力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经济管理交叉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承担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向经管类学科专业渗透融合的公共平台职能,服务全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与改造升级。
(二)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深入实施学科群发展战略
学校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向经管类学科和其他人文社科类学科渗透融合,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对相关学科的赋能改造,形成“大数据+X”“人工智能+X”的复合发展新模式。把交叉学科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新增长点,加强经济管理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交叉学科方向建设。
(三)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一方面,打破院系、学科、专业间的壁垒,着力建设经济管理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交叉融合的新专业或新方向,如融合数智技术的金融科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经管专业,具有财经特色的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专业方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商务数据分析方向)等。另一方面,以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为依托,推动现有专业转型升级,以经济学、工商管理两个专业为试点,组建跨学院的专业建设团队,对专业知识结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等进行全面优化升级,促进专业质量内涵式发展。
二、强化交叉融合,推动课程体系数智化重构
(一)深度融合数智技术知识,培养解决复杂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为打破传统课程知识体系分学科、分层次、维度单一的局面,学校在已有数智技术和经管专业知识基础上,以复杂经济管理问题为导向,以培养解决复杂综合性实际问题能力为要求,深度融合数智技术,构建经管专业课程知识体系。
(二)建设面向财经教育的人工智能大数据通识教育模块课
依托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学校建设面向财经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数据通识教育模块课,包括模块基础课、大数据模块、人工智能模块三个模块。其中,模块基础课主要为经管类专业学生讲授Python编程语言基础知识及其在商务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大数据模块课以商务大数据的处理流程为主线,讲授商务大数据处理的获取和清洗、建模和分析、可视化展示等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人工智能模块课围绕财经领域和人工智能技术,讲授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应用。
(三)建设面向不同经管专业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交叉课程
服务于各专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交叉课程的建设,跨学院共建专业交叉模块课能够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对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的赋能改造。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以经管实务问题为导向,基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经管类实务问题解决方法和研究范式,构建课程知识模块和教学案例。与此同时,为减少非核心知识点授课学时,增加案例和实验授课学时。
(四)构建项目驱动的微课群,加速和强化知识向能力的转变
联合科大讯飞、东软集团等企业,基于企业实际业务和具体项目,设计统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构建一系列由项目驱动的微课群。项目设计由跨专业资深教师与业内人员合作完成。实训项目在任课教师和业内讲师共同指导下完成,每个项目实训时间为5-6周,探索“产—教—研—创—用”一体化的多元协同教学模式。通过构建项目微课群,将核心知识与实际应用合理衔接、有机结合,激励学生体验式学习、自主式实践学习和沉浸式学习。
三、推进多元协同,建设新经管体验示范中心
以新经管体验示范中心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经管类专业数智化升级改造的迭代创新与持续优化,推动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材与教学模式的数智化升级。一方面,以新经管体验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启动“新经管”建设校企双引擎。整合学校与科大讯飞双方的优势资源,聚焦财经领域的实际需求,深化和推进与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与经管交叉领域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提供“新经管”展厅式教学环境。展示“AI+财务”“AI+金融”“AI+产业经济”“AI+智慧城市”“AI+商务外语”等“新经管”的创新应用,支撑面向财经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的新经管模块课和项目微课群建设,探索“展厅式”媒体教学模式,提供多样开放的交流互动体验。
(来源:摘编自《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