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艳,现为文学教研室专职教师,本学期主讲《跨文化交际》课程。
课程内容——刻板印象
主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多元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让学生学会发现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刻板印象,分析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并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提升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怎样的刻板印象,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一、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跨文化交际》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提升跨文化意识。基于课程性质,祁老师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祁老师在教授这门课时,采用跨文化视频、情景演练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化差异。全班分为10组,每组6-7人,结合教材知识点拍摄跨文化情景剧,在课前进行跨文化情景剧展示,其他同学根据展示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或讨论,教师进行点评。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演练,增加课堂体验的真实性,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跨文化知识,提升跨文化的敏感性。
二、案例分析,提升跨文化能力
《跨文化交际》课程将基本教学方法,配合精选的跨文化教学案例,采用科学、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使该专业学生逐步掌握课程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祁老师给学生放一些中外跨文化交际的视频,让学生对比中外异同。同时,结合一些考研真题中的案例、对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简称“语合中心”,原国家汉办)主办的汉语志愿者教师面试案例以及《国际中文教师证书》面试中的跨文化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介绍完刻板印象的基本定义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是否对别人有过刻板印象?你是否遭遇过刻板印象?我们中国人在国际交流中有什么样的刻板印象?通过讨论使学生们将枯燥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深理解。课堂授课方法的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带动课堂学习氛围的全面提升。
三、课程价值引领
课程价值引领具体体现在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与狭隘民族主义的打破上。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通过对刻板印象介绍,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刻板印象的存在,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观。在跨文化学习中,结合国际时政和国家政策,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和分析。本课程在跨文化交际的视野下,紧扣文化自信的主题,教育学生以包容的目光看待多元文化与刻板印象,并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发其对树立积极良好的中国形象的思考。祁老师运用“理论讲授+情景剧展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引发同学们对课堂知识的思考,同学们发言踊跃,表现积极,营造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培养学生思想开放性、思辨性和包容性的同时,又赋予了理论知识以实践意义,实现了育人效果的最大化,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总结
“一带一路”旅游的合作发展给沿线各国带来福利,各国文化在交流中碰撞,相互包容,互惠共生。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中外文化的碰撞,在跨文化交际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交流交际策略,营造轻松欢快的氛围。在立足课程的基础上,扩展知识外延,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