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及创作
杜甫(712—770),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其十三世祖是晋代名将兼学者杜预,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家世奉儒守官。
杜甫幼年丧母,寄养在洛阳二姑家中,备受呵护。七岁作《咏凤凰》诗,九岁勤习书法。十四五岁即在文坛崭露头角,博得前辈诗人的器重。
从二十岁起开始长时间漫游,先后游历吴越、齐赵、梁宋,结识李白、高适等诗人。其间参加过科举考试,落第。又曾为杜预守墓,立志光扬祖先遗烈。
三十五岁入长安求仕,参加制举考试,遭奸相李林甫弄权而落选。不久即因父亲去世而失去经济来源,生活困顿,乃至乞讨。处于社会底层,对社会矛盾加深认识,创作《兵车行》、《丽人行》、组诗《前出塞》等揭露黑暗现实的诗篇,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开端。
四十四岁方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微官,上任一个月即遭逢安史之乱。转年,京都危机,杜甫携家逃难,颠沛流离,艰辛备尝。曾被安史叛军俘获,拘押长安,未曾屈节。转年逃出长安,投奔凤翔,被肃宗任命为“左拾遗”,上任不久,即因仗义执言,疏救宰相房琯,得罪肃宗,遭三司审问,幸亏主审官颜真卿等主持公道,宣告无罪。虽官复原职,却遭肃宗疏远,转年即被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主管文教工作),在任仅一年,因官军兵败邺城(今河南安阳),杜甫对肃宗彻底失望,遂决意辞官下野,携家投奔秦州(今甘肃天水)。从得官到辞官,这四年中创作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春望》以及“三吏”、“三别”等诗篇,是其现实主义诗歌成就的巅峰,集中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杜甫四十八岁携家来到秦州,身隐而心未曾隐,仍然关怀国事。虽居住仅三个月,却创作了近百首诗篇,其中五言律诗尤为称著。终因生活所迫,南去同谷(今甘肃成县)谋食,居同谷其间,生活却陷入绝境,所作组诗《同谷七歌》是其平生最为惨烈的悲歌。一个月后,即告辞南下,沿嘉陵江峡谷栈道到达成都。从秦州到成都,历经千难万险,沿途作二十四首纪行诗,其中多险山恶水描绘,是其乱世情怀在山水中的投影,对谢灵运的山水诗是一个迈进。
四十八岁这年年末,杜甫携家来到成都。转年开春,在友人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立草堂,从此过上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此时成都尚无兵乱,草堂地处农村,田园风物成为杜甫创作的题材,田园的宁静、农家的淳朴,是其表现的主题之一。但因寄人篱下,生活并无保障,时有断炊之危;而国事维艰,又经常触动他的固有心弦。严武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之后,对杜甫生活加以关照,及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严武奉命入朝,成都随即发生兵乱,杜甫携家逃难至川北梓州、阆州,客中作客,生活艰辛。及严武再次镇蜀,杜甫方得重回草堂。严武上书朝廷,为杜甫求得“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职,又请杜甫到成都军幕,任节度参谋。杜甫辅助严武训练士兵,此年严武重创吐蕃。由于与幕府青年官吏意见不合,半年之后,杜甫即辞去参谋之职回到草堂。杜甫客居成都草堂、流离川北,总共六年,创作了大量的诗篇,题材多样,风格多样。名篇《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野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丹青引》、《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即为此时期所写。大量的田园诗创作是其显著新变,《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为农》、《田舍》、《江村》为其代表。
杜甫五十五岁这年五月,因严武暴病身亡,生活失去依靠,遂举家离开成都草堂,乘船沿岷江南下,入长江,向东漂泊,曾因病暂居云安半年,于转年春末到达夔州(今重庆奉节),旧病复发,系船登岸,寓居夔州一年另十个月。此间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援助,生活较为安定。诗歌创作呈现出又一高峰。除了记录夔州山川、风土,还写了大量忆旧之作,如长诗《壮游》等。又创作长篇排律,记录个人生活履历。还写出组诗《八哀诗》,为已故的名将、良相、国士立传。其七言律诗之艺术成就达到巅峰,《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登高》等,是其代表作。
五十七岁这年正月,杜甫病情好转,遂离开夔州,乘船东下,经江陵、公安等地,于这年年底至岳阳,作《登岳阳楼》。开春,入洞庭湖,寓居潭州(今湖南长沙),其间遭逢湖南兵马使臧玠之乱,举家乘船逃难,幼女在途中死亡。杜甫将其所见的农村荒废、百姓流离的种种惨象写入诗中,如《岁晏行》、《宿花石戍》等。 五十九岁这年夏季,杜甫接到在郴州任职的舅父崔伟来信,邀其到郴州居住 。
杜甫举家前往,船至耒阳县的方田驿,遇江水暴涨,不能行进,断粮绝食,幸亏耒阳县令聂某搭救,方免于难。担心再遇洪水,取消赴郴州的计划,决定回归故土。终因年老多病,死于途中,埋葬在平江县。四十三年之后,其孙杜嗣业方将其灵柩迁葬于河南偃师。其绝笔之作《风疾舟中伏枕抒怀,奉呈湖南亲友》,回首平生遭遇之际,仍未忘怀国家危难时局。
杜甫平生留诗1400余首,忧国忧民为其一条贯彻始终的思想红线。其思想以儒家仁爱为主导,对先秦儒学的进步思想方面予以发扬光大。年轻时曾受道家思想影响,一度随李白求仙访道。晚年接触佛学,与僧人有交游,但未成思想信奉。
杜甫的性格是丰富多样的,坚忍、诚信、耿介、率直、幽默、腼腆,在其诗中均有鲜明体现。
杜诗的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兼及多样,盖因生活环境不同,心情不同,题材不同,而多有变化。
杜诗体式多样,古体、近体、乐府、歌行皆有佳作,而以律诗最为擅长。其五律、七律作品被后人视为典范。比较而言,其绝句稍逊。在诗歌艺术上,长于叙事,精于剪裁和细节描写。潜心于章法、句法、字法和对仗艺术的修炼,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诗美造诣。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杜甫是勇于创新的诗人,其诸多创新之举并非昙花一现,而是能够引领潮流、导致中国诗坛发生新变,具有开创诗歌新天地的重要意义。
杜子美年谱
(录自清人顾宸杜诗注本)
睿宗先天元年壬子,即景云三年,正月改元太极,五月改延和,八月改先天。
七月,立皇太子隆基为皇帝,以听小事,自尊为太上皇。八月,玄宗即位。
吕大防《诗谱》云:“按:传志皆云公年五十九,卒在大历五年。当生于是年。”
玄宗开元元年癸丑,即先天二年,十二月改元。
七月,诰归政于皇帝。九月,张说为中书令。十月,姚元之同中书门下三品。
开元二年甲寅
开元三年乙卯
公《观舞剑器行序》云:“开元三年,余尚童稚,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诗谱》云:是年才四岁,或有误。
开元四年丙辰
六月,睿宗崩。十月,葬于桥陵。以同州蒲城县为奉先县。十二月,姚崇罢,宋璟兼黄门监,苏颋同平章事。
开元五年丁巳
九月,改紫微省依旧为中书省,黄门省为门下省,黄门监为侍中。
开元六年戊午
公年七岁,《壮游》诗云:“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进〈雕赋〉表》云:“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馀篇。”
开元七年己未
开元八年庚申
正月,宋璟、苏颋罢。
公《壮游》诗:“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开元九年辛酉
九月,张说同中书门下三品。
开元十年壬戌
开元十一年癸亥
四月,张说为中书令。十月,帝幸温泉,作温泉宫。
开元十二年甲子
开元十三年乙丑
十一月,东封泰山。
公年十四,《壮游》诗云:“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杨。”
开元十四年丙寅
四月,张说罢,岐王范薨。
公年十五,出游或是此年。
开元十五年丁卯
开元十六年戊辰
开元十七年己巳
八月癸亥,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宋璟为尚书右丞相。
开元十八年庚午
十一月,张说薨。
开元十九年辛未
公年二十,上《三大礼赋表》云:“浪迹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壮游》诗:东下姑苏、渡浙江、游剡溪,当起于是年。
开元二十年壬申
三月,信安王祎大破奚、契丹于幽州。六月,遣范安及于长安,广花萼楼,筑夹城至芙蓉园。
开元二十一年癸酉
二月,韩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一月,宋璟致仕。十二月,韩休罢,张九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
正月,帝幸东都。五月,张九龄为中书令,李林甫同平章事。十二月,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其大臣虞可汗,传首东都。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
帝在东都。
公《壮游》诗:“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按史:二十四年,移贡举于礼部,则下考功在二十四年之前。
开元二十四年丙子
三月,始移考功贡举,遣礼部侍郎掌之。十月,驾还西京。十二月,张九龄罢,李林甫兼中书令,牛仙客同平章事。
开元二十五年丁丑
四月,张九龄贬荆州长史。废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为庶人,赐死。是年以几致刑措推功元辅。十一月,宋璟薨。
开元二十六年戊寅
三月,杜希望攻拔吐蕃新罗城,以其地为威戎兵。六月,张守珪大破契丹、林胡,遣使献捷。是年,分左右羽林,置龙武军。
开元二十七年己卯
八月,盖嘉运大破突骑施于碎叶城,擒其王火吐火仙送京师。
开元二十八年庚辰
二月,张九龄卒。是时频岁丰稔,京师米斛不满二百,天下又安,虽行万里,不持寸刃。
开元二十九年辛巳
正月,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并崇玄学。八月,以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充平庐军使。
公年三十,祭远祖当阳君,文曰:“小子筑室,首阳之下。谨以寒食之奠,昭告于先祖。”
天宝元年壬午,正月丁未改元。
正月,得灵宝于尹喜故宅,置玄元庙于大宁坊。八月,李适之为左相。九月,两京玄元庙改曰太上玄元皇帝宫。
公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凤里,迁殡于河南县。
天宝二年癸未
正月,安禄山入朝。三月,改西京玄元庙为太微宫,东京为太清宫。
公在东都。
天宝三载甲申,正月改年为载。
正月,遣左右相以下祖别贺知章于长乐坡。李白供奉翰林。三月,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寿王妃杨氏,号太真,召入宫。李白赐金放归。
公在东都。五月,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是时,李白自翰林放归,客游梁宋齐鲁。相从赋诗,正在三、四载间。
天宝四载乙酉
八月,册立太真为贵妃,三姊皆赐第京师。
公在齐州,李邕为北海太守,陪宴历下亭。李白、高适俱有赠邕诗,当是同时。白有《鲁郡石门别杜二子美》诗,或四五载之秋也。
天宝五载丙戌
四月,左相李适之罢,陈希烈同平章事。
公归长安。
天宝六载丁亥
正月,遣使就杀北海太守李邕。李适之饮药死。诏天下通一艺者诣京师,林甫下尚书,覆试皆退下。九月,安禄山筑雄武城。十月,幸温泉宫,改为华清宫。十一月,哥舒翰充陇右节度使。十二月,高仙芝讨小勃律,虏其王归。
公应诏退下,在长安。
天宝七载戊子
韦济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十月,幸华清宫,封贵妃三姊并国夫人。十二月,哥舒翰筑神威军于青海上,又筑城龙驹岛,吐蕃不敢近青海。
公在长安。
天宝八载己丑
闰六月,谒太清宫,册玄元尊号,高祖以下五帝皆加“大圣”字。京兆尹萧炅坐赃,左迁汝阴太守。哥舒翰攻拔吐蕃石堡城。
天宝九载庚寅
正月,诏封西岳。三月,岳庙灾,久旱,停封。五月,安禄山封东平郡王。七月,以郑虔为广文馆博士。
公在长安。
天宝十载辛卯
正月壬辰,朝献太清宫;癸巳,朝飨太庙;甲午,有事于南郊。三月,安禄山兼领三镇。四月,鲜于仲通讨南诏,大败于泸水。八月,安禄山大败于契丹。十一月,杨国忠兼领岭南节度使。
公年四十,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天宝十一载壬辰
十一月,李林甫薨,杨国忠为右相,哥舒翰、安禄山、思顺皆入朝。
召试公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
天宝十二载癸巳
正月,京兆鲜于仲通讽选人为杨国忠立颂省门。
天宝十三载甲午
正月,安禄山入朝,加仆射。二月,杨国忠守司空,受册。三月,张垍贬卢溪司马,兄均,建安太守。八月,霖雨积六十馀日。陈希烈罢,韦见素同平章事。
公进《封西岳赋》。
天宝十四载乙未
十一月,安禄山反,陷河北诸郡。郭子仪为朔方节度副大使。十二月,陷东京。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守潼关。
授公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往奉先县。
肃宗天宝十五载丙申。七月,肃宗即位,改至德元载。
正月,禄山僭号于东京,李光弼为河东节度副大使。六月,哥舒翰战败于灵宝西原,禄山陷潼关,上出延秋门,次马嵬,陈玄礼杀杨国忠,贵妃自缢。禄山陷京师,陈仓令薛景仙杀贼将,保扶风。七月,次普安郡,房琯同平章事。丁卯下诏,制置天下。八月甲子,太子即位于灵武,上皇遣韦见素、房琯使灵武册命。李泌见上于灵武。回纥、吐蕃请助国讨贼。九月,上幸彭原郡。十月,房琯败绩于陈陶斜。永王璘反。十二月,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
公五月自奉先往白水,六月又自白水往鄜州。闻肃宗立,自鄜羸服奔行在,遂陷贼中。
至德二载丁酉
正月,上在彭原。安庆绪弑禄山而自立。二月,幸凤翔。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太行、高秀岩自大同、牛廷介自范阳引兵十万寇太原,李光弼大破之。永王璘败死。五月,郭子仪败于清渠,退保武功。房琯罢,张镐同平章事。八月,镐出兼河南节度等使。九月,广平王统朔方、安西、回纥众收西京。十月,庆绪奔。幸遣广平王收东京,上皇诰定行期。李泌乞归衡山。癸亥,上自凤翔还京。十一月壬申,御丹凤楼,下制。十二月,上皇至自蜀,居兴庆宫。上皇诰改蜀郡为都府,长史为尹,分剑南东西川,各置节度使。大封蜀郡、灵武元从功臣。陷贼官六等定罪。
公春在贼中。五月,窜归凤翔,拜左拾遗。上疏救房琯,上怒,诏三司推问,张镐救之,仍放就列。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妻子。十月,扈从还京。
乾元元年戊戌,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
二月,李辅国判行军司马。三月,元帅楚王俶改封成王。四月,册张淑妃为皇后。九庙成,迎神主入新庙。五月,张镐罢。立成王为皇太子。六月,贬房琯为邠州刺史,下秩数其罪,刘秩、严武等俱贬。七月,幼女宁国公主嫁回纥。九月,命郭子仪统九节度之师讨安庆绪,以鱼朝恩为观察使。十二月,围相州。
公任左拾遗。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冬晚,间至东都。
乾元二年己亥
正月,史思明称燕王于魏州。李嗣业卒于行营。三月,九节度师大溃于滏水。思明杀安庆绪。郭子仪断河阳桥,以馀众保东京。召子仪还京,以李光弼代之。六月,以斐冕为成都尹,充剑南节度使。九月,史思明陷东京,光弼守河阳。
公春自东都回华州。关辅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客秦州,卜西枝村,置草堂未成。十月,往同谷县,寓同谷不盈月,十二月一日,自陇右入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庚子,闰四月改元
三月,以李若幽为成都尹,李奂为东川节度使。四月,李光弼破贼于怀州河阳。闰月,房琯为晋州刺史。七月,上皇移居西内,高力士配流巫州。九月,以江陵为南都,蜀郡先为南京,复为蜀郡。制郭子仪统诸道兵,自朔方取范阳,为鱼朝恩所沮。十一月,李光弼收怀州。十二月,李鼎为凤翔尹。
公间尝至蜀州之青城、新津。是岁,营草堂,故曰“经营上元始”。《堂成》诗云:“频来语燕定新巢”,则三月堂成。
上元二年辛丑,九月,去上元年号,称元年,以十一月为岁首,以斗所建辰为名。
二月,崔光远代李若幽为成都尹。李光弼败于北邙,河阳、怀州俱陷。三月,史思明为其子朝义所杀。四月,张镐贬辰州司户。段子璋反于东川,陷绵州,东川节度使李奂奔成都。五月,崔光远擒子璋,牙将花惊定恃功大掠。复以李光弼为河南副元帅,出镇临淮。王思礼卒。八月,李辅国守兵部尚书。建亥月,光远卒。建丑月,合剑两川为一道,废东川节度,以严武为成都尹。
公年五十岁,居草堂。
肃宗宝应元年壬寅,建巳月改元,复以正月为岁首,建巳月为四月。是月,代宗即位。
建卯月,复下诏建都。河东诸将杀邓景山。封郭子仪为汾阳王。召来瑱赴京师,复令还镇,密敕裴茙代之。建辰月,元载同平章事。建巳月乙卯,玄宗崩。丁卯,上崩。李辅国杀张后及越王係,乃发丧,号辅国尚父。五月,李光弼至徐州,诸将畏其威名,相继赴阙。六月,程元振代辅国判行军司马。来瑱擒裴茙于田口。七月,严武召还,为二圣山陵桥道使。徐知道反,以兵守剑阁,武不得出。八月,徐知道为其下所杀。郭子仪解副元帅节度使,留京师。九月,裴冕贬施州刺史。十月,雍王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副之,讨史朝义。雍王见回纥可汗于河北,进克河阳、东都,河北悉平。李怀仙斩朝义首来献。
公《草堂》诗云:“断手宝应年”。七月,送严武还朝,到绵州。未几,徐知道之乱,因入梓州。冬,复归成都,迎家至梓州。十一月,往射洪县南之通泉邑,皆梓属邑。《本传》云“游东蜀、依高适”,当在此时,严武入朝之后。
广德元年癸卯,七月改元。
正月,来瑱入朝谢罪,赐死。闰月,史朝义降将分帅河北,各为节度使。回纥登里可汗还国。三月,玄宗葬泰陵。四月,李之芳自吐蕃归。七月,吐蕃尽取河陇。八月,房琯拜特进刑部尚书,卒于阆州。十月,吐蕃寇奉天武功,上出幸陕州。吐蕃入长安,立广武王承宏为帝,郭子仪复京师。十一月,程元振放归田里。广州市舶使吕太乙反。十二月,上还长安,以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龙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
公在梓州。九月二十二日,祭房相于阆州。是年,除京兆功曹。本传:“久之,召补京兆功曹。”《别司马巴州》诗注:“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
广德二年甲辰
剑南东西川以黄门侍郎严武为节度使。七月,李光弼薨于徐州。八月,王缙都统河南、淮南、山东南道节度行营事。九月,江南西道观察使张镐卒,李勉之代之。严武破吐蕃七万众,拔当狗城。十月,收吐蕃盐川城。仆固怀恩诱吐蕃、回纥入寇,十一月,吐蕃军溃。
春,公自梓州往阆州,严武再镇蜀,春晚,遂归成都。六月,在武幕中,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永泰元年乙巳,正月改元。
正月,左散骑常侍高适卒。严武加检校吏部尚书,四月卒。五月,郭英乂为成都尹。九月,仆固怀恩复引吐蕃回纥入寇,怀恩死于鸣沙。十月,郭子仪说谕回纥,合回纥军击破吐蕃于灵台。郭英乂为兵马使崔旰所杀,邛州牙将柏贞节、泸州杨子琳、剑南李昌夔,皆起兵讨崔旰。
公辞幕府,归浣花溪草堂。五月,离草堂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旋至云安县,居之,自秋徂冬,俱在云安。
大历元年丙午,十一月改元。
二月,以杜鸿渐为山西南道、剑南东西川等道副元帅,鸿渐请以山西南道张献诚兼充东川节度使,柏茂琳为邛州刺史充邛南防御使,崔旰为茂州刺史,充山西防御使。二月,张献诚与旰战,败于梓州。八月,鸿渐至蜀,请以节制让旰,以旰为剑南西川节度行军司马,茂琳为邛南节度使,贞节等为本州刺史,各罢兵。
春,公自云安县至夔州,居之。秋,寓夔之西阁,有《为夔府柏都督谢上表》。是年终岁居夔州。
大历二年丁未
正月,复分剑南东西川为二道。六月,杜鸿渐还朝。荆南卫伯玉封阳城郡王。七月,崔旰为西川节度使。
公在夔州西阁。春,迁居赤甲。三月,迁瀼西。秋,迁东屯,复自东屯归瀼西。是年终岁居夔。
大历三年戊申
四月,崔宁入朝。五月,杨子琳入成都,宁妾任氏募兵击走之。十月,以京兆尹李勉为广州刺史。
正月中旬,公去夔出峡。三月,至江陵。秋发荆南,移居公安,憩此县者数月。岁暮,发公安,之岳州。
大历四年己酉
二月,杨子琳击王守仙于忠州黄草峡,杀夔州别驾张忠,据其城,以为峡州团练使。以衡州刺史韦之晋为潭州刺史,徙湖南于潭州。
正月,公自岳州之潭州。秋,欲适汉阳。暮秋,欲归秦,皆不果。卒留潭,自是率舟居。
大历五年庚戌
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玠,杀其团练使崔灌。杨子琳、裴虬、阳济,各出军讨之,子琳取赂而还。
春,公在潭州。夏,避臧玠乱,入衡州,因至耒阳,本传云:“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啗牛肉白酒,一夕而卒,年五十九。”元微之《志》云:“扁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诸谱云:“欲还襄阳,道卒,殡于岳阳。”皆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