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T05042
课程名称:戏曲鉴赏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选修课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全校本、专科
开课单位:艺术学院
总学时数:32 (理论教学学时:32 其他教学学时:0)
学分:2
一、 课程教学目的、主要任务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一)课程主要目的、主要任务
《戏曲鉴赏》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限定性选修课,是现代大学生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是一门集合表演、音乐、文学、舞蹈等诸多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结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讲解、赏析,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戏曲发展史和各剧种鲜明的艺术风格,理解戏曲独特的表现形式,掌握地域戏曲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掌握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和鉴赏方法,以提升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和戏曲鉴赏能力。
(二)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戏曲,认识戏曲,初步知道什么是戏曲、戏曲的种类及特点是什么;理解戏曲的萌芽、形成、起源与发展,理解简单的戏曲知识及相关术语;掌握如何去欣赏戏曲、如何分析戏曲作品,掌握赏析戏曲的基本技巧,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能认识戏曲在艺术门类中的地位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从而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者、传播者、传承者。
1.知识目标
(1)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
(2)戏曲的种类及风格;
(3)戏曲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思想。
2.能力目标
(1)理解戏曲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学术用语;
(2)具有分辨不同戏曲种类的能力;
(3)具有鉴赏戏曲、分析戏曲艺术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通过对戏曲历史的讲授,培养学生具有热爱艺术、感知艺术、享受艺术的意识。
(2)通过对不同种类戏曲的赏析,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艺术感受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体会艺术、热爱生命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第一章 戏曲的发展历史与基本表现形式
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远古至清代的戏曲发展历史
第二节 戏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戏曲形成初期至明清时期戏曲的代表作品与作家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从远古到清代戏曲发展的历史脉络,理解戏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掌握中国古代著名的戏曲的代表作品与作家。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从萌芽到成熟、繁盛的大致脉络,理解戏曲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密不可分的关系。
重点:远古至清代的戏曲发展历史。
难点:戏曲的形成、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行当装扮、程式表演 、戏曲脸谱
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戏曲行当、表演体制
第二节 戏曲的基本表现形式、表演程式及规范
第三节 戏曲脸谱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艺术的基本要素,理解戏曲表演的基本形式和相关规范,掌握戏曲脸谱艺术的相关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戏曲的表现形式、表演程式及规范,理解戏曲脸谱知识及内涵。通过讲解、示范、指导,使学生进行实际体验,生动感受戏曲程式化表演特点和唱念做打的具体内涵,加强对戏曲艺术表演风格的理解。
重点:戏曲行当、表演体制;戏曲的基本表现形式;戏曲脸谱相关知识。
难点:戏曲表演程式及规范。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体验法。
第三章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
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元、明、清戏曲理论
第二节 近现代戏曲理论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戏曲的具体理论,掌握近现代戏曲理论。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发展进程,理解其内涵与实质。
重点、难点:元、明、清及近代戏曲理论及其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四章 建国后戏曲的传承发展及精品赏析
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建国后传统戏曲的发展
第二节 京剧样板戏、地方戏曲唱腔赏析
教学目标:了解建国后戏曲的发展概况,理解京剧样板戏和地方声腔中戏曲塑造人物的方法,掌握经典唱段《朝阳沟》、《智取威虎山》的赏析方法和原则。
教学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和视频赏析,让学生欣赏到与传统迥异的戏曲音乐,结合其历史背景,理解不同的文化精神内涵;了解戏曲塑造人物的方法。
重点:现代戏《朝阳沟》、《智取威虎山》赏析。
难点:剧目表现的时代背景;戏曲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第五章 昆曲概述与经典作品赏析
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昆曲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昆剧的声腔特色
教学目标:了解昆剧的发展概况,理解其声腔特色和艺术风格,掌握昆区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要求:了解昆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理解昆剧声腔特色及戏曲的人物表达。
重点:昆剧的声腔特色和伴奏;戏曲表演与人物情感表达。
难点:唱腔风格、行腔韵味。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第六章 京剧概述与经典作品赏析
学时:(课堂讲授6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京剧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京剧经典剧目或选段赏析
第三节 京剧代表性流派。
教学目标:了解京剧发展的概况,理解京剧的代表性流派和经典剧目,掌握京剧的唱腔风格、伴奏、咬字吐字、行腔韵味等方面的艺术特征。
教学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和经典片段赏析,使学生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京剧流派、代表性人物、剧目,掌握其声腔特色。
重点:京剧代表性流派不同的声腔特色。
难点:京剧代表性流派的唱腔风格、行腔韵味。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第七章 黄梅戏概述与经典剧目赏析
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黄梅戏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黄梅戏唱腔风格与行腔韵味
教学目标:了解黄梅戏发展的概况,理解黄梅戏的代表性剧目,掌握黄梅戏的唱腔风格和行腔韵味等方面的艺术特征。
教学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和经典片段赏析,使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理解黄梅戏声腔特色。
重点:黄梅戏的声腔特色。
难点:唱腔风格、行腔韵味。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第八章 越剧概述与经典剧目赏析
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越剧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代表性剧目《红楼梦》选段
教学目标:了解越剧发展的概况,理解越剧的代表性剧目《红楼梦》选段,掌握越剧艺术特征。
教学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和经典片段赏析,使学生了解越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理解越剧代表性剧目选段演唱风格,掌握其声腔特色。
重点:越剧的声腔特色。
难点:唱腔风格、咬字吐字、行腔韵味。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第九章 河南豫剧与经典作品赏析
学时:(课堂讲授8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豫剧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豫剧流派及经典剧目
第三节 常派艺术风格
教学目标:了解豫剧发展的概况,理解豫剧流派和经典唱段,掌握豫剧大师常香玉艺术风格和艺术精神。
教学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和经典片段赏析,使学生了解豫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理解豫剧代表性人物、剧目或选段唱腔特色;通过豫剧大师常香玉生平事迹的讲述,使学生掌握常派艺术风格,同时感受艺术家的精神,探索“戏比天大”的内涵。
重点:豫剧的地域流派及风格;常派艺术风格与“戏比天大”的内涵。
难点:各流派唱腔风格、行腔韵味。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第十章 河南曲剧与经典作品赏析
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曲剧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曲剧名家唱段赏析
教学目标:了解曲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熟悉曲剧的声腔特色,包括唱腔风格、伴奏、行腔韵味等方面。
教学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和经典片段赏析,使学生了解曲剧的发展概况;熟悉曲剧的声腔特色,包括唱腔风格、伴奏、行腔韵味等方面,能区分出不同种类河南曲剧与其他派别戏曲艺术特色的差异。
重点:河南曲剧的艺术特色。
难点:唱腔风格、行腔韵味。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三、课程章节与学时分配表
章节 |
教学内容 |
理论学时 |
实验学时 |
实训学时 |
其他学时 |
小计 |
一 |
戏曲的发展历史与基本表现形式 |
2 |
0 |
0 |
0 |
2 |
二 |
戏曲行当装扮、程式表演 、戏曲脸谱 |
2 |
0 |
0 |
0 |
2 |
三 |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 |
2 |
0 |
0 |
0 |
2 |
四 |
建国后戏曲的传承发展、及精品赏析 |
4 |
0 |
0 |
0 |
4 |
五 |
昆曲概述与经典作品赏析 |
2 |
0 |
0 |
0 |
2 |
六 |
京剧概述与经典作品赏析 |
6 |
0 |
0 |
0 |
6 |
七 |
黄梅戏《五女拜寿》赏析 |
2 |
0 |
0 |
0 |
2 |
八 |
越剧《红楼梦》赏析 |
2 |
0 |
0 |
0 |
2 |
九 |
河南豫剧与经典作品赏析 |
8 |
0 |
0 |
0 |
8 |
十 |
河南曲剧与经典作品赏析 |
2 |
0 |
0 |
0 |
2 |
合计 |
32 |
0 |
0 |
0 |
32 |
四、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一)考核方式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为考查课。主要通过提交命题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二)成绩构成
成绩构成比例:平时成绩占40%,(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讨论及表现等),期末成绩占60%。
五、命题要求
命题覆盖70-80%以上的知识点,题型以写作命题论文分析为主,突出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的特点,能科学合理地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全面考查学生的应用水平,以体现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1]欧阳启名.《中国古典戏曲鉴赏》.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年3月。
[2]陈文兵,华金余.《戏曲鉴赏》.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
(二)推荐参考书
[1]柏红秀.《中国古典戏曲鉴赏》.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年1月。
[3]李啸仓.《中国戏曲发展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
[4]张实.《中国戏曲故事》.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2月。
[5]刘艳卉.《戏曲名剧名段编剧技巧评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
[6]冯辉.《河南戏曲现代戏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18年3月。
[7]《文史知识》编辑部.《名家讲中国戏曲》.中华书局.2016年1月。
七、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为落实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对高校加强艺术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2017修订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贯彻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与有关课程及内容的衔接与协调,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该课程为全校大一学生的限定性选修课,是八门公共艺术课程之一,因此无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三)其他说明
戏曲鉴赏教学应以鉴赏经典戏曲片段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戏剧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提高学生对戏剧作品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
大纲制订人:牛琳琳
大纲审定人:李宪广
制订日期:2018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