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前美国白宫儿童顾问托马斯·戈登博士写的《教师效能训练》,这本书着眼重新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使用权力控制学生,势必带来学生的反抗与回避,进而导致行为偏差。教师利用“问题窗”澄清“学生的问题”、“教师的问题”和“双方的问题”,通过“积极倾听”、“改变教室环境”、“我信息”及“方法三(双赢法)”等技巧,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会使教学更加高效和温暖。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有:
关于学生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不可能留在家里,这些问题会严重干扰他们的学习过程。带着心理问题学习,使学习成为“不可能”。学生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他们自己提出的。教师“不接纳的语言”不会帮助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些语言包括12种,这些被称为“沟通的绊脚石”:命令、控制、指挥;警告、威胁;说教,总是说“应该”、“必须”;建议,提供解决方法;教导、讲理、推理、摆事实;判断、批评、不认可、职责;谩骂、归类、嘲笑;说明、分析、诊断;赞扬、肯定、给予正面评价;解忧、同情、安慰、支持;提问、探寻、审问、盘诘;退却、分散注意力、故作幽默、控告、转移话题。
其中,不符合学生认知的正面评价会引起学生反感。有些学生把赞扬认为是一种控制的企图。赞扬也会使一些学生依赖赞扬,甚至索取。班级讨论最大的障碍是评估。老师必须明确班级讨论的目的是拓展学习,而不是计分或判断。
教师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你与学生的关系,每句话都透漏着你的想法,最终也影响了他对自己的看法。你今天传达的信息,成为明天他对自己的认知。
大部分提问都严重限制了与被提问者交流的目的、情感或话题范围。“问一个人问题,你能得到一个回答,但也许你所得到的仅此而已。”问题常常不能让人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当一个人能够真正接纳他人,并且将这种接纳表现出来时,他就拥有了成为一名有效帮助者的能力。按照对方的本相接纳他,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关系中,对方可以成长发展,发生建设性改变,学会解决问题,朝着健康的心理方向前进,并实现他最大的潜力。“把那些与你较量的学生当做你的朋友,他有可能说出了其他与他观点相似却没有说出来的同学的心声。”
积极聆听是理解学生信息的意思(内心想法)。如学生说“我们很快就要考试了吗?”他其实可能是在为考试担忧,如果老师能回应“你在为即将来临的考试感到担心。”这就对学生做到了回应。在积极聆听中,老师的关注点应该是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外在情况,让学生自己承担起责任。
积极聆听的必要条件是:
老师必须深信学生有最终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必须真诚接纳学生所表达出的情感,不管他们的情感与老师认为学生应有的情感相差有多大。
老师必须想帮助有问题的学生,并且为此专门安排出时间。
教师对学生的烦恼应该“感同身受”,但同时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个体,不是去自己的独立性。
积极聆听帮助学生平息强烈的情感,不必担心自己的情绪,因而可以独立着手解决真正的问题。老师对学生的最大伤害就是一听他们有问题,就急忙援助,从而使学生失去一次重要的经历:应对自己解决方案的结果。
关于教师的问题(学生给教师制造的问题)
“我信息”将责任归属于问题的所有者——教师。“我信息”是“自我负责任的信息。”“你信息”是对学生的指责,而“我信息”是传达教师内心的感受。因为不针对学生的负面评价,学生愿意改变其行为的可能性很高。
“你信息”——你现在很粗鲁。
“我信息”——我在辅导学生时,总被打扰,我感到很沮丧。
一个好的“我信息”仅有实时报道而不含有评论。好的“我信息”以“当……的时候”开头,让学生明白只是在某个时刻某个动作给你造成了问题。“我信息”包括:没有批评的描述+实质而具体的影响+感受。感受来自具体的影响,而不是学生的行为。
发火生气是次要感受。生气可能是由惊吓、焦急、沮丧、挫败引起的。认清“我信息”中的第一感受。
关于改变教室环境
每个处于学习环境的人必须有个人独处的时间。同时,人内心都有强烈的交流需求。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在问题窗中的无问题区创造与学生一对一相处的时间。
关于师生双方的问题
教师赢学生输,或教师输学生赢,都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前一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责任心,后一种让老师厌倦教学。学生没必要非得与学校里的成年人为敌,但他们反抗用教师权力的成年人。所以当教师停止使用权力,学校里学生的叛逆行为大部分会消失。老师放下权力与权威,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
批评很少能帮助教师去改变,教师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告诉他们很差,并不太可能让他们看到光明或戒除缺点。
师生的冲突应该用双赢法来解决。解决办法最终是谁想出来的并不重要。关键的问题不是谁提出最佳解决办法,而在于找出双方可接受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对抗。
双赢法是指双方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教师应用“我信息”来清楚、真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可以使用“我们这儿有个问题,我在想我们如何可以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问题的六个步骤是:确定问题(冲突);产生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评估解决办法;确定使用哪种解决办法;确定如何执行此办法;评断解决问题的成效。
说出你的问题(没得到满足的需求),而不是告诉他们你想要的解决方法。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有很大区别。用积极聆听促使学生说出他们的需要。冲突是需求的冲突,而不是不同解决方案的冲突。不要和学生用这种方法讨论已经形成的班规。对所有的方案提议先不要做评价,别要求学生解释他们的想法。以一个开放性问题来评估,“你对这些方案怎么看?”
双赢法同时发挥了老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智力和经验,以老师一人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不如师生齐心协力好。当冲突双方利用各自资源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的知识经验就融合在一起,而不是互相竞争。双方互相促进,胜于任何一方之力。
双赢法有助于解开问题本质。老师对于学生的结论常常是错误的。当教师不再猜测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而是根据自己未满足的需要来定义与学生之间的矛盾,那么问题的本质就浮出水面了。
只要以权力治理学校,学生不可能产生责任感,也无法变得成熟。用权力控制指挥青少年,会剥夺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机会,使他们陷入幼稚依赖的状态,无法成长。学生或成年人被迫遵循一种行为方式,也就同时否决了其行为责任感。当老师用自己的方法解决矛盾时,学生得到的信息是教师不信任他们。他们不负责、不考虑他人需求、不成熟,所以无法做出负责任、考虑他人需求的、成熟的行动。当学生得到这样的信息,他们就相信自己是那样的人。
用双赢法的老师应秉持“无罪推定”的态度,更确切说,是“负责推定”的态度。(认为一个人是负责任的,除非能证明他是不负责任的。)
当处理价值观冲突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价值观方面成为一名有效的顾问。有效的原则是:确实受雇佣才开始改变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事实、资料和数据;言简意赅地与客户分享自己的专长,只说一遍,绝不争辩;把责任留给客户,客户决定是否接受你改变的建议。
身为教师读完这本书,感觉还是挺惭愧的。在学生内驱力和责任心的培养中,老师做太多决策和努力可能反而会产生消极影响。书中解决问题的双赢法让我更加了解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样貌,同时,“积极倾听”和“双赢法”也不仅仅可以用于师生关系。
回到现实,在紧张的教学进度和考试导向的教学中建立更加民主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师身心精力与教学智慧的一个挑战。但无论如何,这本书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