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的留学,大家是如何度过的呢?
在家里蒙上眼罩、拉起遮光窗帘,每日睡到大中午,起来后也窝在床上刷手机、打游戏、看电影荒废一整天?
但也有一些人... (俗称学霸)
这段时间,我跟一些同在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SE 读书的学长学姐们聊天。
重新调配时间,专注于自己平时没有空闲去完成的事情。
有些正在找工作的同学,利用这段时间提升了专业技能和软实力,通过网络平台做远程的交际和实习。
有人甚至联系到了平时没有时间回应他们的公司职员和高层领导...
???我怎么没想到
有些专注学术的同学,利用了这段时间的清净,着手完成了他们之前没有时间去推进的项目。
足不出户的日子里他们对着资料和文案,自称思维更加专注敏捷了。
我们经历的是同一个疫情???
战术喝茶
我采访了几位在这个特殊时期,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状态较为满意的LSE的学长学姐...
总结了他们自我改善心理状态、保证高效高产的经验步骤,整理给自己,也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学霸的自我管理...
根据自己的需要,这些目标尽量要是两、三个月内的时间想要达成的任务。
如果你这两个月的主要的精力需要放在考试、论文或者大学项目上,那么“每日任务”表格中要体现的就是各学科学习内容的细分,包括每天复习到哪一个章节、做多少题等等。
但也要量力而行,不给自己过大压力,导致彻底放弃计划。
但在面对需要完成的重要事项时,细致的计划会让自己对目标进行到了哪一个阶段产生清醒的认知。
依赖事先做好的计划一步一步完成,反而不会因为心里没有底而产生焦躁的情绪。
对于拖延症比较强的人来说,每天早上的前一两项任务尤为重要!
建议把最重要或最困难的任务放在前面。
就算不给自己限定时间,也要尽量在早上完成。
这不止是因为上午是头脑最清醒、精力最饱满的时刻,更是因为做完了最有压力的任务,一天都会感到很轻松。
另外,如果计划里有重复性的任务(例如每天早晨8点,看半小时BBC),建议把它们放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段完成,以便形成固定的习惯。
比如对我而言, 每周的计划里,我都会安排半天到一天的“留白”。
整理之前未完成、或是完成质量不佳的任务,给下一周一个不留尾巴的全新开始。
那么这段预留的时间无论是变成作为奖励的休息,还是提前开始新的计划,都会是在心理上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
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执行力往往取决于是否找到了自己适应的学习习惯或工作模式...
很多年龄小一些的同学被推荐使用学习和娱乐交替进行的模式,即学校里一课时的时间后跟进课间休息模式。
我偏向于 保持较长时间学习工作的专注力 ,如进行了一上午不间断的计划后才进行午休。
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更适合大学生,以及处于工作模式的上班族,包括远程工作人员。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时长也在对应增加。
如果学习工作了三十分钟就休息,容易打破刚刚进入状态的大脑运作模式。
甚至是同一学科中阅读讲义内容和练习基础题型两项工作的区分。
虽然人的思维模式在固定的一种工作中容易产生惰性,但如果更换另外一项任务来做,效果可能比直接休息更好。
在隔离期间,我往往是上午完成了学习学科内容、阅读课外补充书籍、查询工作岗位开放情况等两三项任务,才会在午休时间给自己做饭作为休息。 而我自我感觉,这样的工作状态并未因工作时间持续较长而影响效率。
在制定的日程中,很有可能有一天,你由于心情不好,或者意外的突发情况,又或者是单纯地起床晚了,耽误了日程。
一旦步入了这样的“心理陷阱”,那么Tip 2里面提到的时间段“留白”很可能也挽救不了这一天耽误的日程。
而我们也更有可能由于前面破例的作为,导致后面在完成任务时更消极的拖延和更沉重的压力。
告诉自己,无论这一天前面如何耽搁了,从现下开始都要努力补救,能做完几项任务,就去做完几项。
只有向着自己内心觉得对的事情努力,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轻松着工作,不为偏离轨道的所作所为而产生负担感。
在疫情期间,由于不能时常出门,难以接触自然的气息,我们心理上更容易产生烦躁、压抑的情绪。
所以要多花一些时间感知情绪的波动,并做一些能让我们心情愉悦的事作为调整。
虽然场地受限,但很多既消耗多余能量,又保持身心健康的运动都是可以室内进行的。
如瑜伽、跳绳、还有YouTube和b站上比较热门的各套健身的塑形减脂动作都值得尝试。
衷心希望以上的心得体会可以为疫情期间、深感自己工作效率受限的各位给到一些帮助。
尤其是孤身一人留守海外的同学,也记得多和家人通话,这也能够有效地舒缓压抑情绪。
——转自公众号《英国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