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郑商百家谈——张发祥谈《道德经》

来源: 时间:2021-12-09

专家简介

张发祥,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第九届外国语言文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新话语分析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会员;1978-1982在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学习英语专业;1982年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2-1985在河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留校任教;1985-2002在洛阳工学院任教;2001年6月起担任系副主任;2002年以后在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并兼任学院副院长;现为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1986和1993年两次获得洛阳工学院优秀教师;1993年获洛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3年获得河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外语界》、《名作欣赏》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主持及参加省、厅级科研项目11项,目前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3项,主编及参编著作、教材12部,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


张发祥谈《道德经》

一、为什么读书?

读书可以让我们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还可以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读书不是为了教育别人,读书实际上是为了教育自己。所谓自己,读书可以人们变得聪明或者更有智慧。只有我们把书读好了,能够学的有知识,同时又有文化。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爱国敬业的中国人,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青年。

二、读什么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我们来说,什么书都可以读,但要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呢?对自己有用的书,让自己能够受益匪浅的书。要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国革命史。书中又能读到什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中,可以读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这也是意境里面的,实际上道德经也是从意境中得到的,我们说意境是万境之首。那么道德经中又包含着什么呢?“天人合一”的思想,以百姓为中心,以仁为善,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出现在现今的社会价值观当中,价值观里面的诚信、友善与道德经的内容有很大的关联,同时以上也正是我们中国人最根本的独特精神世界,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三、怎么读书?

学以致用,学而时习之。《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读懂什么,就要去实践,去做到。道理很清楚,知道但是没有做到,这是很不应该的。正如《中庸》中所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我们要有中有和,中和就是和善、柔和,尤其对我们的父母、家人、同学、朋友,都要和善、柔和。但有一个问题引人思考,我们有没有做到和善,这个时候需要有人去提醒你、有书去提醒你。如果你经常读书,比如道德经这本书,它就会经常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和善的人,让我们深入的去实践。

《道德经》出自于老子,他是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我们对道教与道家区分不是很明显,道家思想包括无为、善等。道家则认为他们应该尊崇老子,把道家的思想引入其中,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道家的思想认为要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其中什么叫自然,人和天就是自然的,道家对生死的看法是从生到死,顺其自然,而道教则与之不同,比如练仙丹、做法,要长生不老。道家思想是一个朴素的哲学思想,也是辩证思想,对世界影响特别大。其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总结就是道生万物,也就从中读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道理和其中的“人定胜天”就是说人要心定,才能胜天。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与人为善,积德行善。“顺应自然”、“以柔克刚,刚柔不济”不是不想争,而是多说无益不若守中。这里体现无为的精神,但不是消极,而是尊重事实的表现。“学以致用”说明我们学习到东西,但一定要把它加以实践。以“和谐”为例子,“和谐”用于人际关系,以宽和的态度待人,就会取得众人的信任;用于经济以促进生产;用于外交以协和万邦;用于自然可与自然共容共生、和谐发展。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 、“以和为贵”。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 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民深信,只有和平安宁才能繁荣发展。中国古人说:“善学者尽其理, 善行者究其难。”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这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四、读书心得体会

张发祥教授通过老子的“大智若愚”、“大成若缺”、“上德若谷”、“大器晚成”告诫我们要把事情向远处看,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要学会大方;通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告诫我们 做事要有度,不能超过事情的界限;“宠辱若惊”告诫我们不应以表扬或者批评而认识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告诫我们要战胜自己,发现缺点并改正;“智者不言,言者不知”告诫我们要多倾听,不要自大;“不敢为天下先”告诫我们该做的要做,不要去争功;“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告诫我们要有大的胸怀,眼界要放远点;“天下难,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告诫我们做事要由益而难,不能好大喜公同时要细心;“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告诫我们多做容易的事情,从而克服更大的困难,取得成绩,同时也告诫我们不仅要知难而上,更要学会知难而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为我们的为人处世方面提供很好的借鉴。

五、书籍推荐

张发祥教授推荐书籍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周易孔孟老庄墨子吕氏春秋韩非子,读中国革命史,读毛主席的书和习近平主席的书,读关于周恩来、红岩和梁家河的故事,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书,读高尔基的著作以及郑商创办人王广亚博士的书,也可以读郭继承教授的书及杜甫的诗。

六、现场交流

Q1:张教授您好,请问老子《道德经》中所讲的“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对“玄同”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A1:“锐”指的是锋芒毕露、“纷”指的是不要有过多的纷争,想办法控制这些纷争,这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有光,但不要过于闪耀,要谦虚做人、好好做事。而对于玄学来说,就比如利和害,它们认为福不一定就等于福,而祸不一定就等于祸,在我们看来这可能就不太符合认知规律。

Q2:张教授您好,人们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有很多的解读,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A2:以“水”为载体,道德经中关于水的内容涉及到多处比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可以去低处、去阴暗处,给人及万物以修养生息,让万物生存,但是从来表达自己的功力。“水”柔中带刚,它很勇敢可以水滴石穿;它很大度可以汇小溪成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