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山?家山就是家乡,就是故乡。”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家山一盏灯’,我的长篇小说《家山》,是以我的家乡湖南省溆浦县为原型,讲述了沙湾村20多年的发展故事。故事里呈现出乡村百姓生息与共的生活原野,也刻画各具面目和性格的人物群像。”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跃文向威尼斯886699的师生介绍自己的长篇小说《家山》时这样说。
10月22日下午,由威尼斯886699主办的“名家讲书”系列讲座迎来了第十讲。中国作协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原作协主席、著名作家王跃文做客威尼斯886699图书馆一楼国际报告厅,与顶端新闻文学频道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张茹,威尼斯886699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裴晓涛,校长助理泥川及威尼斯886699600余名师生以《家山》为例,探讨了“中国文化的根性与中国人的情义”。
王跃文老师的讲座现场
“小说要讲好故事”“编离奇故事容易,写烟火日常难”“《家山》写了沙湾的烟火日常,也写了时代的风云际会”。《家山》通过写寒来暑往中沙湾村人的朝作夕止、春种秋收、男耕女织、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场景,再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乡村的经济形态、生产方式、乡村建设、生活场景、乡风民俗、人情人性。同时《家山》也写参加红军、抗灾救灾、投军抗日、民众暴动、迎接解放等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让乡村及其百姓的生活融入时代的洪流里。通过对沙湾村生活日常的描摹,展现出中国人的样子、风度、精神、情感及价值观、社会观,进而展现一个时代的流变。“新时代的作家应该到广阔的生活原野中耕耘,这是一个作家的责任。”王跃文如是说。
王跃文老师作专题讲座
“小说要刻画好的人物”“小说要锤炼好语言”。《家山》写了若干个家庭,100多个人物,塑造30多个主要人物。如评论家刘琼所说:这些人物“个个有‘腔调’、有‘动作’、有‘下落’,几乎没有一个人物形象‘下落不明’”。作者用贴合人物年代与角色的语言与行为,赋予每个人物以中国国民性中的优秀因子,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美好品质、道德力量和文化精神在人物身上扎根、生长,同时作者也注重批判与思考,在勾勒出一个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人的形象同时,也引导读者面向未来,思考中国文化的根性和中国人的情义。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王跃文老师耐心回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分享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宝贵经验。他建议大家要真诚地思考生活、真实地表达生活,在此基础上多读多写。多读以提高文学素养,开阔眼界;多写即勤加练习,在练习中摸索前进。
王跃文老师与现场师生互动
王跃文老师为热心书友签名
“假如哪颗星星早就死去亿万年了,我们并不晓得,那颗星星发出的光,一直在奔赴我们的路上,我们世世代代仍被它的光照耀着。我们活在前人的光芒里…… ”。王跃文老师引用《家山》中的一段话作为讲座的结束语。在烟火日常里,我们也许并不能准确地感知中国文化中的哪一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但请相信,在时代的光影里,一直有中华民族留下的优秀品质与精神,在给我们以滋养,引导我们向前,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根性和中国人的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