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陵文化研究所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谈北宋皇陵雕刻与民风民俗生活意味

张耀

10世纪末至11世纪中叶的北宋,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大动荡之后重新归为统一的封建王朝。虽然其间不断与西夏、辽金作战,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一带及南方地区社会生活相对稳定,人们对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刺激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了文化艺术、哲学思想、商品经济的发展,其结果是整个社会把目光逐渐从向往虚无缥缈的来世转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追求。“艺术是时代精神和风俗的反映”,北宋陵墓雕刻展现的正是这一时期雕刻艺术所普遍具有的世俗化生活特征。

一、世俗观念与北宋皇陵建设及雕刻设置 

北宋皇陵共计七帝八陵,位于河南省中部黄河南岸的巩义市,集中于回廊镇一带大约30平方公里的范围。其陵墓雕刻是继我国古代著名的南朝陵墓雕刻、唐陵陵墓雕刻之后又一处大型的保存完好集中的陵墓雕刻群。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一项浩大工程的建设,其指导思想和与之相呼应的艺术装饰表现都受到当时人们思想观念、审美观念制约,北宋陵墓雕刻也不例外。北宋时期,大众对生与死的理解既有别于汉代的“视死如生”,又有别于唐代“虽死如生”,因而以封土为陵,入土为安为主。第一,整体上看,由于人们从对现实生活的依恋到对死亡的理解逐渐客观,使得北宋皇陵的建设趋于平和,这就解释了北宋陵墓建设整体地势一反唐陵的南低北高渐次上升从而形成北低南高的现象。第二,北宋皇陵建设的总体主导思想完全是以表现现实生活为出发点,依照现实中的皇宫内苑形制而建,成为模拟现实生活的宫殿群。其大致分三大部分,即上宫、宫城、下宫,其中皇帝陵墓主体位于宫城也即中间部位,象征位极之尊,而皇后陵墓单列一宫于皇帝宫城的西北角。北宋陵墓雕刻对当时世俗现实生活也进行了完全忠实地反映,在仪卫石刻的设置方式上为了配合整个陵墓建设更接近现实,除在陵墓南向正面神道列置石人、兽之外,还在献殿及南神门之间、陵墓与献殿之间设立了两对石刻卫士及侍从,极其形象地反映了现实中的王宫生活

 二、突出表现世俗生活意味的人物雕刻与反映民风民俗的雕刻装饰

人物的表现是唐宋陵墓雕刻的重头戏。宋陵有别于唐陵人物雕刻中个体服从整体所体现出的严整划一的形象特征,不再有唐陵人物雕刻以整体气势体现皇权煊赫的象征意味,而注重人物个性特征,形象刻画得逼真生动。侍从形象丰满,恭敬庄重,手持拂尘静静地立于前;卫士脸阔耳大,衣冠整肃聚精会神,似在听候皇帝的圣谕;将军手持长剑,戴冠披甲,双目有神,威严之至。人物的服饰、道具无一不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北宋陵墓雕刻中的人物侧重于刻画每个人生活化的心理状态,因此,陵墓雕刻源于人物的具体身份特征。人物形象、人物的表情相当丰富,尤其是结合特殊的陵墓环境而流露出的悲哀伤痛的表情最为突出,几乎各陵的客使像都显现出悲哀悼念之色,形象刻画极为具体传神。以表现较好的永熙陵为例,6位远道而来参加帝王葬仪的番邦客使无一例外地面露悲色,或低眉垂首,或眉关紧锁、嘴唇紧闭,沉浸在悲戚之中。这种来自生活情感的表情同样表现在侍卫、控马官、将军雕刻上。永定陵将军全身披重甲肃然而立,面部表情刻画深入生动,表现出赳赳武夫对内心悲痛的强抑;永熙陵将军则低头垂目,就是从其侧背望去,微耸的双肩也能使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哀思之情;雕刻最为出色的永泰陵的将军,没有落入以往各陵的程式,而是刻画为扭头锁眉的形象,仿佛刚刚听到皇帝的丧讯,还不敢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的瞬间,表现出浓厚的人情味。这种陵墓雕刻中充满了悲痛表情、哀伤气氛,对现实生活中七情六欲的细致观察表现是唐陵所没有的,更凸显了北宋陵墓雕刻表现的世俗化特征。

世俗生活中装饰美术元素的运用也是北宋皇陵雕刻的一大特色。著名的南朝雕刻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龙、凤、鸟、羽人、怪兽、云纹,唐陵则是四神、龙、天马、唐草纹、牡丹纹,而宋陵的装饰雕刻从形式到内容不仅丰富而且多来自现实生活中,如这一时期民间装饰中常用的装饰纹样牡丹缠枝纹、如意纹、荷花纹、云龙缠枝纹、蔓草纹在北宋皇陵雕刻中都随处可见,毫无此物至贵,皇家专用之嫌。这些民间纹样的大量运用,既烘托出了雕刻整体的高贵华丽,又拉近了与世俗生活的距离,显得平和亲切。与唐陵、南朝陵墓雕刻充满的神仙气氛、冷峻威严的皇家气势比较,更能使人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使得整个陵墓环境极富人情味道。

北宋皇陵雕刻不仅在装饰上取材民俗生活,在琐碎的细节上也完全本着忠实生活的精神来表现。举凡人物的恺甲、扣件、道具,象、狮、马的装饰附件如象褥、马镣都一如实物,甚至于将军的盔带、驭马官的马鞭都一丝不苟地雕刻精细。不仅如此,北宋各陵的装饰附件也雕刻得非常丰富多彩,无一雷同。如客使手中的贡品瓶、盆、盒等一物一样,就是同一用途的饰件,如狮身的吊铃,马具马镣都造型各异,可见对生活的观察表现直接反映到北宋陵墓雕刻中,仿佛一座民俗生活风情的陈列馆。

三、世俗生活的反映对雕刻风格的影响

对世俗生活的表现,造就了宋陵清新、活泼、自由、亲切的雕刻风格。在具体雕刻表现手法上,北宋陵墓雕刻首先追求感性化、工艺化,大的方面追求外轮廓的圆润顺畅,不拘泥于严格的结构,雕刻手法多种多样:小的细节装饰雕刻工整,刻画深入细腻,雕刻繁缛,颇能表现出北宋时期手工艺设计水平和制作水平的优异。在北宋皇陵雕刻中,随处可见局部的雕刻无论是构图或是雕刻技巧都相当精彩的佳作,如永定陵将军的袍巾浮雕,对浮雕技法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使我们看到了宋代《营造法式》中“剔地起突”“压地隐起”浮雕手法的具体展现,流云的飘动感及狮兽肌肉的弹性感都极强,结合工整细致的饰边卷草纹,强化了装饰性,雕刻的精致使张牙舞爪的猛兽幻化出乖巧的感觉。永泰陵中驯象身上饰以的环扣饰件,富丽堂皇、雕刻精巧,象褥上雕刻的盛开莲花图案层层展开,雕刻得层次感处理得条理清晰,刀法干净利落。

北宋陵墓雕刻以写实手法对事物的造型质感的追求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永泰陵为界,前期的雕刻由于带有晚唐遗风,因此雕刻的艺术处理多些。以人物形象为例,永昌陵、永熙陵人物雕刻工整顺畅、刀法圆熟,多运用线与面的结合来表现体积转折及细节,显示出晚唐以来雕刻秀丽圆润、工整富丽的特色。这种特色经过永定陵、永厚陵雕刻过渡后至永泰陵、永裕陵为之一变,完全转向了对现实生活的写实手法。永泰陵的人物雕刻从整体上看已经显示出外在形象的丰富性及内在性格个性的完美结合,这时的驯象奴饰大耳环、包头卷发、着紧身短袍,由此可以看出,对少数民族人物的形象特征进行了写实化处理,面部结构比例准确,双眉紧凑高鼻深目,对人物的整体处理不似永昌、永定诸陵,人物比例趋于合理,服饰与人物内在形体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结语

北宋陵墓雕刻,有很多优秀的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品,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和肯定,“东陵的狮子,西陵的象,滹沱陵上好石羊”,生活在陵区周围的人们如是说。这些雕刻来源于社会世俗生活,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使北宋皇陵雕刻更贴近现实,更显示出世俗化生活对其雕刻艺术风格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极端地追求对现实的模拟表现,而忽略了对内在气质的把握,北宋皇陵雕刻在后期陷入了庸俗化和趣味化,其艺术价值也大为降低。北宋皇陵雕刻的世俗化、对民俗民风生活意味的表现总结,完成了陵墓雕刻由神的世界到人的生活的转变,不仅在中国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在题材、技法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威尼斯886699网站开发小组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