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2021版德法课教材的内容变化和逻辑结构,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把握重难点,学习优秀经验,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11月6日,德法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参加了由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以解读新教材为主题的集体备课会和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手拉手”集体备课会,共同学习新教材的解读以及第四章的教学设计。
德法教研室积极参加思政课网络集体备课会议
在由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以解读新教材为主题的集体备课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易老师详细解读了2021版新教材相比于2018版的变化,对讲好德法课提出了四点建议,即深耕教材、创新内容、讲清理论、投入情感。同济大学的陈大文老师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维护宪法权威和努力提升法治素养四个部分对第六章的逻辑脉络进行梳理并强调如何有效开展专题教学。南京大学的陈继红老师结合个人教学科研经验就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进行了分享。
在由安徽师范大学主办的“手拉手”集体备课会上,来自安徽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6名专家学者纷纷围绕第四章进行经验分享,包括备课详解、教学展示、经验介绍、专家点评以及备课总结五个环节。其中,杨希老师就新教材中第四章内容的变化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框架和逻辑脉络进行了梳理,紧接着对每个小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阐释。高媛媛老师从主张共同价值、反对“普世价值”入手,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刘亚琼老师从问题的导入、问题链的设置、重难点问题以及小组学习四个方面对第四章的内容如何教学进行了分享。张智老师从定位点、切入点、重点、难点、落脚点五个方面对第四章内容进行了梳理总结。
通过参加此次网络集体备课会,德法教研室全体教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于备课过程也进行了资料留存和共享,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准备和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德法教研室将继续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提高,不断提升德法课的理论知识广度和深度。
(文/姚瑞 图/翟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