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改革后,用车制度和管理运行日益完善和规范,但制度执行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带着这样的疑问,2018年7月,市审计局在开展该市某园区党工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了该园区公务车队用油情况。从加油记录、里程补贴中抽丝剥茧,查出部分驾驶员通过公务加油卡为私家车加油,逮住了5只“油耗子”,推动园区完善了制度,堵上了车队管理漏洞。
一、初次接触风平浪静
审计组初到园区,了解到该园区设有车队,拥有商务车、大巴、应急车等40余辆公务用车。车队长在审计人员了解车队加油管理情况时,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园区这些车辆加油是通过主卡和副卡管理的,副卡都实行“一车一卡”,平时都是申请审批通过后往主卡充值,再分配到各个副卡中,管理很规范的。”由于该园区车队的加油费用开支都是通过园区几个主要的平台公司列支的,审计人员决定对主卡进行抽查。通过比对近两年主卡的加油记录、审批单和各公司相关报支凭证,发现每笔报支确实都有经办人、审批人签字,所有充值和列支记录也都能对应上。初步核查并未发现异常。但实际情况是否真如车队长所讲如此规范呢?
二、重点抽查发现端倪
审计人员在和部分司机的谈话中了解到,园区还处在建设发展阶段,车辆使用频繁,区内加油站的配备数量及布局还不能满足就近加油需求,公务用车定点停放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除了在高速加油站加油外,驾驶员一般会在行车结束后直接开回家,在市区或者住家附近的加油站加油。“车辆不能定点停放,也没有相对集中固定的加油点,副卡的使用会不会存在异常呢?”审计人员疑惑顿生。车队有40余辆车,有些车辆甚至还在外地行车,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一一排查显然不切实际。车队长告知,“油卡都是随车的,最好抽取目前在园区使用的车辆,去石油公司集中打印记录也方便”。审计人员查看了园区车辆信息表,标注了其中4辆公务用车,要求车队长提供近两年的加油记录。取得加油记录后,审计人员发现其中存在短期频繁加油,有一车甚至在2016年某日仅间隔3分钟就再次加油且油种不同;根据车队提供的车辆信息,某车容量仅为70升的油箱,单次加油量中竟存在多次超过100升的情况。此外,审计人员在抽查中还发现,4辆车加油记录中有92、95、98等多种型号汽油,节假日期间加油、隔天频繁加油的情况。面对重重疑点,审计人员询问了车队,但对方答复:“品种不同可能是有些加油站没有正常使用的油品了,节假日出车对于我们园区很正常,你们可以看派车记录,不过除了近几个月,之前月份的记录可能还不太规范,至于长途行驶隔天加油也是正常的吧”。
三、抽丝剥茧落实疑点
面对这样的答复,审计人员再一次陷入沉思,有没有别的方式可以佐证审计人员的判断呢?车辆信息表上的购车时间吸引了审计人员的注意,被抽查车辆中有两辆别克GL8(2.4T)型商务车,购置时间均为2017年10月,通过翻阅凭证证实是同一批次通过以旧换新方式更换的新车,更换之前两辆GL8排量分别为2.4T、3T。审计人员灵机一动,为何不结合车辆的每月里程记录来比对一下这两辆车的百公里油耗呢?尽管官网的GL8(2.4L)百公里耗油量仅为8.9L,但考虑到空调、折旧损耗等因素,官网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审计人员以10月为分界点,结合近两年的油耗和里程记录,发现原2.4T的GL8百公里油耗达到18.93L,而原3T的GL8百公里油耗仅为13.97L,换车之后,同型号同排量的车辆百公里油耗也相差较大,分别为18.1L、10.46L。掌握了这些情况,审计人员心里有了底,再加上之前发现的显著疑点,向当事司机谈话了解具体情况。在这些事实面前,当事司机只得承认自己用公务油卡为朋友车辆加油。
四、启示
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代表实际执行中就没有漏洞可钻。随着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违规违纪的手法可能更隐蔽,也就要求审计人员打破常规思维,从大量的业务数据中寻找规律和矛盾,抓住问题的症结。本案例中,通过百公里油耗分析,印证了疑点,司机再也无法回避和搪塞,只能承认违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