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新文科旨在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等方面促进文科转型升级,是对传统文科的交叉融合和学科重组,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对文科人才的需求。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入应用,为哲学社会科学等文科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场景、带来了新机遇,也催生了新问题,文科亟须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以解决现实问题。同时,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为文科发展提供了跨学科的方法、思维和范式,为新文科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提供了新工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新文科,要以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使命,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目标,从理论、思想、文化等方面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软实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高层次人才支持,为推进全球治理变革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立场
新文科之“新”,首先体现在话语之新,必须深刻蕴含、充分体现具有中国立场、中国国情、中国实践的时代话语。中国自主话语体系主导下的新文科,既要走出西方话语,彰显中国话语特色,又要挖掘、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予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下的话语创新,以富有中国文化底蕴、凝结人类共同价值、彰显现代科技力量的话语体系引领高质量发展。
对于法学、管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传统文科而言,在概念术语、思想创新、研究范式、成果评价等各方面,既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共同成果,更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以此作为新文科建设的衡量标准。
立足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使命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又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时刻警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思想、理论、文化保障,是新文科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时代使命。
高校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新文科,要心怀“国之大者”,立足国家重大战略,瞄准金融、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生物、科技以及法治、国家治理、涉外等各领域面临的短板,加强“文科+领域”的融合研究,注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思想引领和转化应用。
在具体学科领域,既要着力创新具有思想引领力、精神支撑力、实践指导力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又要努力打造新型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发挥高校咨政建言、服务科学决策的智库功能,把哲学社会科学应用成果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更要立足于人才培养首要职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层次、复合型的新型文科人才。
文科的各具体学科具有自身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和研究方法,新文科建设旨在打破学科壁垒,把文科从传统的封闭系统中解放出来,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紧密结合,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使文科更加大有作为,实现文科的“大用”。
落实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路径
新文科建设的显著特点是学科交叉融合,既包括文科之间也包括文科与理工科的交叉融合,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方面。
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前所未有地解构、形塑社会各领域。人工智能的深度广泛应用引发人类社会革命性转型,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展示出AI的强劲生命力以及未来无限可能性,传统文科有必要以“文科+科技”的方式转型升级回应时代需求。
另一方面,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更加具象化,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等文科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供给与具体行业、具体领域紧密结合,建立以具体服务对象为核心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
理工科高校具有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天然优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打造“特色”:一是促进计算机、数学等与现代信息技术有关的学科与文科融合,为新文科建设提供技术方法、增强技术赋能,实现“文科+技术”的深度融合。二是立足于行业领域背景,促进文科与特色学科的融合,打造服务于特定行业的新文科,为该行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提供优质智库支持。三是以促进现有文科“入主流”为目标,围绕具体学科的新领域着力打造与传统二级学科并列的新领域,发展针对特定行业领域的交叉融合型文科。
创新文科转型升级的支撑体系
新文科建设以专业学科建设为抓手,需要不断创新有利于文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与实践支持体系,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
就学术研究而言,重点在于打破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等传统文科相互间以及与理工科间的界限;善于借鉴运用文科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多维度、多视角开展学术研究;积极吸收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理工科思维,开展定量分析、数据建模、仿真实验等,解决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科技伦理、政策法律、科学管理等现实问题。这就要求高校立足于文科研究的自身特点,创新项目经费支持、成果评价以及研究人员职级职务晋升、考核评价等机制,鼓励研究者瞄准重大前沿问题,产出更多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成果。
就人才培养而言,培养多科型、复合型的高层次文科人才,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任务。当前,高校需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以课程为牵引、以教材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针对具体的文科学科建立交叉融合的课程模块,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编写高质量教材,对师资队伍进行培训,促进传统文科的转型升级,培养在知识、思维、能力、方法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操作层面,需要从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修订、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学位授予等方面入手,为探索“创新班”“实验班”等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支持,不断完善和优化培养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