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职院学生获得德国奥迪汽车电子专业技师认证,成为中国汽车服务领域首批奥迪汽车机械电子技师。
职业教育具有区域性、实用性、开放性、生产性等特点,与经济的发展联系最为紧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一主多元”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搭建起系统开放、资源汇集、机制健全、互惠双赢的办学平台,引进企业真实产品和项目,遵循职业实践能力形成规律、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规律、职业综合素质养成规律,开发了综合性、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创新了校企合作育人体系。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吉林省长春市的11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整合、升格而成的。长春市委、市政府之所以花大力气打造这艘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目的就是建设一所与这座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城市高职。
如今,长春职院的毕业生遍布长春一汽—大众、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厂等大中型企业,成为城市发展的生力军。近5年来,学院每年为当地企业开展员工技能培训1万余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4000余人次、为企业研发产品经济价值1000余万元。与此同时,学院在校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15项、二等奖27项,总成绩居吉林省高职院校首位。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校,长春职院在事业发展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实施开放式办学,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发展。
校政行企协同搭建“一主多元”办学平台
职业教育具有区域性、实用性、开放性、生产性等特点,与经济的发展联系最为紧密。职业院校要办好,就必须和行业企业紧密相连。长春职院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一主多元”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搭建起系统开放、资源汇集、机制健全、互惠共赢的办学平台,形成股份制办学、校企共建办学、校企联盟办学、订单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店校一体办学等多种校企合作办学格局。
学院与吉林省华阳集团共建汽车分院,华阳集团以奥迪等8个汽车4S店、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入股,学校出办学场地、师资和技术,共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6个专业;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分院,该分院同时也是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单位,目前设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5个专业,校企双方面向东北乃至全国各城市培训轨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开展入职、转岗、提升等培训;与一汽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软件学院,并联合吉林省计算机行业商会、吉林省软件行业协会及80家信息技术企业等,成立信息技术校企联盟,组成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联合体;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佳吉物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开设“大众班”、“奥迪班”、“客车班”、“佳吉班”等订单班。
学院还积极争取吉林省工业、教育等政府部门支持,与企业共同成立吉林省食品药品职业教育集团、长春市机电职业教育集团、长春市信息职业教育集团、长春市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和长春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办学。此外,学院按照四星级标准建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蓝星宾馆,交由旅游分院负责经营和管理,并兼顾课程教学、技能实训、轮岗实习等教学任务,实现了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社会运营的双赢。
校企协同开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课程是最重要的载体。长春职院紧紧依托“一主多元”办学平台,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专业与课程建设委员会,引进企业真实产品和项目,遵循职业实践能力形成规律、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规律、职业综合素质养成规律,开发以产品生产为主线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以职业迁移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拓展课程体系等综合性、多样化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育人体系。
汽车类专业在“学校工厂”人才培养平台基础上,开发了“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织课程体系,即学校课程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技能训练为辅,企业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专业理论为辅。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相互支持与衔接,实施分阶段“学校+企业”教学,实现“夯实基础、规范训练——强化技能、反复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养成”的职业能力递进培养模式。
食品生物类专业参照生产、质检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了“能力本位、一个平台、两个方向”课程体系。“能力本位”,即在职业能力培养基础上,针对学生未来3至5年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能力、创业素质与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等;“一个平台”,即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两个方向”,即每个专业都设计两个职业方向课程群。
机电技术类专业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发了“岗位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在职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通过系统开设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培养;在专业能力培养阶段,通过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进行培养;在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通过跨职业的综合项目课程和拓展课程等进行培养。
旅游管理类专业根据“旺出淡归、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了“双系交融、三阶递进”课程体系。“双系交融”,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三阶递进”,即基本技能、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三个阶段的递进。
财经管理类专业根据出纳、核算、审核、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和中小型企业会计主管等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提炼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要素,以会计等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过程和任务为主线,开发了“能力本位、三证衔接”课程体系。
校企协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条件建设
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质量。着眼于教学质量监控和条件建设,是长春职院推行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
一是校企合作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学院启动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保障工程,开展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标准建设和流程建设,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过程、学生管理、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过程监控与终结评价。联合行业企业和学生就业单位,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开发教学标准和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标准,并通过企业兼职教师、顶岗实习师傅,对学生的课程学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进行评价。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学生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对学校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反馈。
二是校企合作建设师资队伍。学院通过在企业设立教师流动工作站、在学校设立名师名专家工作室、课程教学“双师”同堂等途径,建设“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目前,学院98%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同一岗位连续半年以上企业实践经验,涌现出大批实践能力极强的专业教师。2013年,在由吉林省政府命名的“长白山技能名师”评选中,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食品生物技术、旅游管理等八大专业群的15名教师成功入选,当选人数和辐射专业数在吉林省高校中遥遥领先。
三是校企合作实施实践教学基地内涵建设工程。学院实行校内实训基地开放式、项目化管理模式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系统化、柔性化管理模式。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国家技能大赛标准和企业真实生产标准建设,目标就是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企业的分工厂、使师生的作品成为企业的产品。同时,学院通过在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和培训中心等方式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校企紧密合作建设的实践教学基地已达256家,年顶岗实习的学生和教师超过3000人次,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吉林省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臧凤军)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年11月24日第6版)
专家点评:
从解决最基本问题入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这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于这一点,大家在理念上基本形成共识,只是在实践推动上进度不一、力度有别。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很好地证明了,在高职院校办学中,校企合作不但应为,而且可为。长春职院的经验同时说明,加强校企合作,要从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才能做得实、走得远。
一是立足解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采用什么方式、何种机制进行校企合作,这是每一所高职院校都面临的问题。长春职院秉持开放、融合的理念,不唯书,只为实,大胆探索,结合合作企业诉求和学校专业特点,搭建起开放式“一主多元”办学平台,形成股份制、校企联盟、订单合作和集团化等多种合作机制。其实践充分说明,校企合作的机制是多元的,没有一种机制、一种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对于某一学校某一专业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他高职院校都可以像长春职院一样,在校企合作机制上进行大胆探索。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理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是立足解决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需求错位的问题。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适用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终极追求。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这个目标的载体就是课程。长春职院在实践中很好地抓住了这个关键点,校企双方共同主导课程建设,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引项目入校、引专家入校、引产品入校,形成多样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充分体验工作现场教学,从而强化与工作实践的对接。
笔者曾经调研过该校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专业,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该专业由长春职院和长春轨道交通集团两方联合设立,学生从入学那一刻起,学校就给每个学生安排了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两位导师,学生同时拥有学生、学徒和企业员工三种身份。校方根据轨道交通集团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课程体系,按照岗位工作技术要求制订课程标准,通过真实项目驱动进行一体化教学;企业方通过集团高管讲座、中坚力量兼任班主任或辅导员等,渗透企业文化。试想,通过这种校企合作,又怎能培养不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呢?
三是立足解决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不力的问题。校企合作只有涉及教学层面,才能趋于深入,才能显出成效,成效的标志就是要能保障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前期要具备适合、“打眼”的软硬件条件,中后期要有及时、科学的检查评估。作为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的吉林省龙头学校、国家高职示范性学校,长春职院很好地利用了校企合作的契机,抓住了校企合作的优势,来强化教学质量保障。从该校的案例可以看出,通过与企业共享资源,致力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产生了一批省级技能名师,使师资条件得到保障;建立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工厂的产品生产同步,使实践条件得到保障。
建立多元质量监控体系,强化管理保障,这是长春职院校企合作值得肯定的另一个亮点。正是通过全流程的质量监控,使得学校的教学评价标准、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标准与企业的生产标准、用人标准“实心”对接,这是我们所期望的。实践证明,只有保障上出实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才能出实效,才能脱离“签个字、握个手、拍张照、用个人”的校企合作常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刘占山)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年11月24日第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