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实习实践条件不完备”是学位授权点被评估为“不合格”的问题之一。而在高职乃至本科院校中,实践教学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学校该采取何种评价模式?
实习实践效果如何评?
◆传统评价模式out了
由于我国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许多学校使用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只是教学质量评价的移植或照搬,侧重理论学习及课堂教学的评价,缺乏实习、实训效果方面的评价,因而难以体现实践培养的特点。然而随着现代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对评价模式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首先是评价模式的兼容性。实践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无法用单一的评价方法来囊括;实践教学形式也日新月异,如问题小组、项目团队、创业公司、实习团队、任务外包等,其中包含的新颖元素也是传统评价所不具备的。
第二是要包含对能力培养达成的评价。实践教学涉及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实操、表达、协作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难以通过书面测验或简单的操作考核进行量化与评估,因此需要在评价中增加实践作品、就业质量、社会评价等观测点来反映学生能力培养的达成。
第三是能够帮助学校进行管理与决策。课堂教学使用的是教室、教师、教材等学校现有的资源,实践教学则需要学校投入较大的经费与人力,如实验室与车间、设备与耗材、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因此,实践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是学校关注的重要指标。每一项实践教学的收效如何,需要增加投入还是改善教学方法?先进的评价模式应该为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提供指导,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基于现代实践教学提出的新需求,CIPP评价模式从众多的评价模式中脱颖而出。CIPP评价模式是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夫比姆提出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改进取向的评价模式,其主旨是“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是改进”。CIPP模式具有动态评价的特征,能够在不同实践教学类型、教学投入与教学形式的条件下,通过一个相同的流程进行评价。它能够显示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的差异,并通过衡量资源投入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帮助学校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
◆新型评价指标如何构建?
CIPP模式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四种评价组成的综合评价模式。它把评价当作一种工具,对应实践教学流程“实践背景、资源投入、实践过程、培养结果”的四个部分进行指标的构建。
实践教学背景评价的主要评价方法是描述和比较,属于诊断性评价,功能为审视教学目标与制定后续计划。笔者参考《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的“办学指导思想”将二级指标分为“定位与思路”和“产学研结合”。同时通过文献及实证研究,选取能够有效说明指标达成的数据或资料,作为观测点举例列出,其余三部分亦然。(如下表所示)
实践教学投入评价是基于教学目标对所需条件和资源的评价,其实质是对投入的可行性和效用性进行判断,功能为帮助学校选择实用的资源、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合适的计划。由于相关研究对资源投入一般从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因此笔者将二级指标分为“师资队伍”“场地和设备”与“经费投入”。
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是指在整个培养方案中实施的形成性评价,以及建立的评价反馈机制,用于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使得实践体系持续改进和自我完善。笔者参考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将教学过程分为“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成果评价用于测量、解释和判断培养方案的成效,属于终结性评价,并作为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CIPP理论的后续发展将成果评估分解为可持续性、可应用性、成效、影响四个部分,在这里归纳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各方评价”两个二级指标。
如何胜任全面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测?
CIPP模式在流程的完整性和标准的系统化上都要优于传统模式,同时在评价过程的具体实施中,CIPP模式能够克服传统模式中存在的评价方法单一、评价主体单一、缺少反馈机制等问题。
1.评价方法多样化
相对于学校常用的终结性评价,CIPP模式既包含了培养目标、硬件配置上的诊断性评价,也兼顾了实践培养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与反映培养效果的结果性评价,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评价方法的选择所造成的偏差。在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估上,则不局限于实习报告等书面形式的考核,而是从毕业设计、能力增值、就业质量甚至用人单位评价等长效回馈来反映实践教学培养的质量。
2.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模式多以校内评价为主,且仅限教师、专家从“教”的角度进行评价,这样一方面难以客观评估学生“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可能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CIPP模式的指标体系涵盖了学校内部学生、教师、同行三方面的评价,为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与实践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提供了反馈的渠道;同时也引进了学校外部的企业、行业专家与用人单位的评价,从学生需要与社会需求多个角度,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测。
3.建立有效的反馈改进机制
传统模式重视评价的监控功能,却未能很好地运用评价的反馈功能。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评价处于“静态”的监督层面,在课程结束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出评价结果,无法将评价及时地反馈于实践教学的培养过程当中。因此,学校可以在评课、评教的网络系统中通过CIPP模式定期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收集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对实践教学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以课堂、学期、学年为周期,建立实践培养成果的即时、短效、长效等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及时用于资源投入、教学形式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方法的调整当中。最终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确保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促进培养目标的高效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