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宣部等六部门联合举办的热点问题形势报告会上的报告(摘要)
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要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一、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形势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推动我国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一是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素质。2010年,文盲率下降到3.5%以下、小学净入学率为99.7%,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100.1%、82.5%、26.5%,高校在学总规模3105万人,跃居世界首位。
二是现代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极大地拓宽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渠道。2010年,全国中、高职招生总规模达1300万人,在校生3500万人,分别占据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2万所,在校生3393万人,占中小学的6.9%、普通本专科的21.4%。1978年至2009年,出国留学162万人,来华留学生164万人。在近百个国家(地区)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所孔子课堂。
三是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国家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资助体系。目前,国家每年资助近1.8亿学生,资助经费从2003年的18亿元达到2010年的510多亿元。
四是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开启了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征程。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半年多来,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发展举措陆续出台,贯彻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关心理解支持教育形成了新氛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努力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当前,围绕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经济社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努力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是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破解“入园难”。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中等幼师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多种措施加强幼儿园管理,今年将出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制定学前教育收费管理办法。
二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今年将研究制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指导意见,发布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与学校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化解“择校热”。要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并逐步扩大范围。今年将制定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导意见。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行县(区)域内教师合理交流,制定并执行把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的政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今后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要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鼓励和支持各地研究制定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办法。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求,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四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关政策,实施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扩大中职免学费范围,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搭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沟通衔接的“立交桥”。
五是引导各类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注重走有特色、高水平、内涵式发展路子,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予以重视支持。今年启动实施“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和保障体系建设。加强质量保障条件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六是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完善考试招生制度。高考制度必须坚持,高考制度必须深化改革。完善多渠道升学途径,解决独木桥问题。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解决一考定终身问题。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完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促进入学机会公平。今年将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招生改革方案,指导改革有序推进。
七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开展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改革试点,激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八是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各级政府要确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把财政投入和政策关注重点,优先指向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区域。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科学管理和监管。
三、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推进思路
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解决改革发展中突出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一,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围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针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财政投入,补齐各级各类教育的“短板”。
第三,以重点改革为突破,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机制。按照统筹设计、试点先行原则,从国家、省级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各地各校三个层面推进,以点带面,不断将改革引向深入。
第四,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不断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标准,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督查体制。简政放权,落实和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学校办学自主权。
《人民日报》(2011年02月25日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