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8日电 (董洪亮、肖思圆)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及“十二五”教育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会上表示,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7年;教育部将抓好三项工作,确保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采取措施化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热”。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国际统计口径,指高等学校注册生(在校生)人数与18岁至22岁人口数的比率。杜玉波说,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6%,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3.3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采取措施化解“择校热”
“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得以全面实现,这有效确保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都能“有学上”。而且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水平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10年全国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4%。
如今,“上好学”取代“有学上”,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家长们争相抢夺的对象。
针对这一问题,杜玉波说,化解“择校热”的根本措施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具体落实需要做好三件事。首先要明确路径,率先在县域、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其次要明确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具体包括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教育资源。要在今年完善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积极推行县域、区域内教师合理交流;实施把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的政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三是抓住难点,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通盘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
杜玉波说,近三年来,中央财政下拨62亿元,专项用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近80%。
据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参加中考、高考的问题,已被教育部提上了议事日程,教育部鼓励和支持各地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省市积极研究相关支持政策。
杜玉波说:“但需要明确的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不等同于‘异地高考’。‘异地高考’是指‘高考移民’,也就是学生为了更多地争取入学机会,到另外一个省份参加高考,这是教育部门不赞同的。”
杜玉波强调,流动人口子女在输入地的升学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不只是教育问题,也涉及我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问题,涉及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情况十分复杂,需要通盘考虑,权衡利弊。
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与高考不存在替代关系
杜玉波说,“高校自主招生,是目前统一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部分试点高校探索实行自主测试,与高考不存在替代关系,参加了自主测试,还需要参加统一高考。”教育部鼓励高校积极探索自主招生改革,并要求试点高校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及专业培养要求,着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进行考查;积极探索学校考核与高考、高中学业成绩及个人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选拔方式;尤其高度重视联考的考试安全及公平性。
今年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
杜玉波说,今年将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整体设计和评估论证;研究出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努力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开展普通本科和高职教育分类入学考试试点,继续推进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深化高考内容与方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管理,指导地方清理高考加分政策和项目;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加大考试安全管理。
《人民日报》(2011年03月29日04 版)